世界经济复苏推动白银消费需求增加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04-05-18 浏览次数:416
    最近两年来国际贵金属市场的行情发展颇为喜人,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各个行业对基本金属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由此使得2003年全球基本金属价格全线飘红,而国际白银市场因受国际黄金价格连年上涨的牵引和白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双重因素拉动,也逐渐走出了10多年的熊市,跨入了一轮大牛市行情。国际白银价格连续突破5美元/盎司、6美元/盎、7美元/盎司和8美元/盎司的整数关之后继续一路震荡上行,近日已经创出8.44美元的历史新高,预计今年的白银价格还将继续看好,而全年白银平均价格也将稳居在6.25美元/盎司以上。 
    从其贵金属市场的日K线图中可以看到,自2002年1月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国际贵金属市场上金、银、铂、钯四种贵金属中除了钯金以外,其他三类贵金属价格的涨幅分别达到了50.74%、77.73%和92.66%。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贵金属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扬,特别是白银商品为何会盘出历史的底部而出现飙升行情! 
    世界经济趋暖促进白银消费需求 
    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其内在的价值所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中枢作上下波动,而金、银、铂、钯这一类贵金属商品,他们虽然同时具有货币商品的属性,但仍然不可能脱离这一规律而自由波动。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全球矿产银的总产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所增加,但这要等到一些大型新矿山完全投产或有新的银矿投入开采之后才会体现,否则全球矿产银产量暂不会增加,而目前世界各个行业对白银的需求却在稳步增长,这就为未来银市的继续看好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持。而伴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势头的逐渐好转,制造业对白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白银在电工、电子、焊接合金和焊料、首饰和银制品、银币和纪念章等行业的耗用量增加。据统计2003年全球制造业白银消耗达25925吨,同比递增2.2%,而2004年这种递增势头还将继续发展。 
    市场消费需求旺盛促使白银市场回暖 
    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全球白银产量与2002年相比增幅不大。但由于白银产量除了来自于伴生于铅、锌、铜矿的伴生矿产银以外,还有大量的再生回收银,因此,对于白银当年产量的正确统计在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即便如此,一些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矿产银产量仍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矿产银的增加来说,白银的消费需求递增幅度更大。 
从目前我国白银消费需求的情况来看,白银主要用在感光材料、电子电气工业、银制品及首饰、化学试剂及化工材料等方面,其中电子电气占35%,感光材料占20%,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占20%,工艺品及首饰占10%,其它方面占15%。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2002年中国白银需求量在1750吨至1800吨左右,而2003年国内白银需求达1980吨左右。本人认为,以下三大因素使得国内白银需求大增,推动白银市场走强。 
白银市场开放初期,我国一些制造银器、银摆件、银饰品的企业在江浙沪粤等地开始涌现,从2001年开始,白银首饰已经成为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快速增长点。目前,国内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白银首饰专业生产厂家,这些厂家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其中在广州和番禺,更是集中了一些上千人规模的大型白银首饰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为欧美市场做来料加工,随着内地白银市场的开放,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据中国宝玉石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白银饰品、制品加工的年用银量在200多吨,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共计5万人左右,国内市场年生产白银首饰7000多万件。很显然,国内首饰用银将成为推动国内银价上扬的一个基点。 
    目前,我国在银合金、银复合材料、超细银粉和光亮银粉,各种电子浆料、焊料、银电镀等制造业的耗银用量巨大。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内银合金材料的市场总量约为1200吨,银复合材料的市场总量约为100吨,制造业总体用银量约1500吨左右。该份资料还显示,目前,国内电工合金的制造商约在200余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2家,超过千万元的有20余家,行业整体产值在25亿元左右。这些数据还不包括外资企业从国外进口的接触器配件和电子浆料所需的超细银粉等。 
    中国白银工业发展前景广阔,目前中国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白银产量的10%左右。在2003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8.7%的高增长势头之下,必然使工业、首饰及银器方面的需求保持同步增长,如果白银首饰等工艺品的加工工艺和水平进一步向国际水平靠近,必将进一步刺激国内白银的消费。 
    国家实施鼓励政策推动国内白银消费增加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取消了一批金银进出口及其加工的审批项目,这对国内白银消费市场以及白银消费加工行业是一大利好。同时,国家信息产业部也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做了如下规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者应当保证,自2003年7月1日起实行有毒有害物质的减量化生产措施;自2006年7月1日起投放市场的国家重点监管目录内的电子信息产品不能含有铅、汞、镉、六价铬、聚合溴化联苯PBB或者聚合溴化联苯乙醚PBDE等。”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今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退出将由健康安全的白银来替代,白银行业将因此而受益。